(記者鄭燕云)4月29日下午,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召集我省9個市一級水產行業協會,共同探討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,如何更好地服務企業、協助政府加強各地區協會之間的溝通協調,從而促進行業發展。
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鄧家焯表示,金融危機對水產行業的沖擊很大,很多出口加工企業面臨的出口和經營壓力倍增,積極做好企業融資、漁業保險、爭取出口退稅補貼扶持等,是協會后期工作重點,并表示將定期開展水產展銷活動。
幫助會員爭取補貼,協會如何對漁業小型貸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,成為會議討論焦點。據了解,在海南,政府出資8000萬元補貼養殖戶,在收購羅非魚時,普遍比市場收購價高出0.1-0.15元/斤;而廣西,則每收購一噸羅非魚補貼養殖戶300元。鄧家焯認為需盡快學習兩省經驗,爭取為會員申請合理補貼。
湛江市水產進出口企業協會秘書長岑堅表示,今年羅非魚訂單價格低,目前羅非魚片定價僅1.5多美元/斤,而往年最高時達到2.25美元/斤,“企業自律性差,存在惡性無序競爭”,有的企業為了搶訂單,壓低出口價格,甚至將國家補貼的13點出口退稅貼進去12點,把國家的優惠政策大都補貼了外國企業。他呼吁要規范出口價格,增強企業自律,這需要行業協會的協調和監督。
3月對蝦出口翻倍
(記者鄭燕云 通訊員麥文偉)在全球金融危機、食品安全問題等嚴峻經濟形勢下,今年湛江水產品出口訂單明顯減少,部分出口水產企業生產受挫。但從3月開始,湛江對蝦首次出現逆勢上揚的出口態勢,該月共出口3564噸,出口額達2224萬美元,環比分別增長98.66%和66.59%。
據了解,為應對嚴峻經濟形勢,湛江出口水產行業充分利用國家出口退稅政策,加大對蝦等相關產品的出口加工,進一步降低出口成本。與此同時,檢驗檢疫局等政府職能部門與水產行業合力突圍,從水產品的科技含量、質量安全、售后服務等方面提高水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。并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,減免檢驗檢疫費用,縮短檢驗檢疫周期,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。 |